7月7日至8日,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考察团对意大利4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内容涵盖基质生产、种苗繁育、基质栽培等多个核心场景。
基于意大利基质制备、应用场景启示和中国设施农业现实,根据协会的试验示范实践,我们通过比较分析和论证研讨,认为:
半基质栽培是解决当前中国设施农业基质栽培面临的高成本、高技术、土壤退化、盈利难现实的最优解。
也是泥炭产业在中国最具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
理由如下:
1、半基质栽培成本低,中国农业对成本更在意:
①、栽培基质成本如果太高,在中国难以盈利
意大利和荷兰的基质栽培模式存在泥炭占比高、初始投入大、技术控制复杂的问题,在现阶段国内设施农业中推广困难。
基质栽培每亩基质用量15-20立方米,每亩投入7500-10000万元。椰糠条或岩棉条全基质栽培模式初始基质投入高达3-5万元/亩,叠加设备与运维成本,实际年化成本超过 6-8万元/亩。
如果在我们国内,按照这样的栽培方式,多数作物难以盈利。
②、成本低的半基质栽培,接受度高、更具可行性
半基质栽培的核心优势在于低成本,亩基质用量仅约3m³,成本约1500-2100元/亩。只需要使用工具在垄上土壤中打孔,不需要投资昂贵的栽培槽等基质栽培设备,成本低廉,极大降低了基质栽培进入门槛。
半基质栽培改善了果菜根区微环境,隔离防止土传性病害,富集了有机无机营养,极大地促进了果菜生长发育,使果菜产量提高50-100%,每亩收益扣除成本后可以增加5000-10000元。
因此半基质栽培在追求经济效益的中国农业生产者中具有极高的接受度和可行性。
泥炭作为基质核心原料之一,在这种“少量精用”的模式下,其价值得以最大化体现,而成本压力被有效控制。
2、半基质栽培有效解决中国设施土壤连作障碍:
中国设施农业,尤其是老旧温室大棚,普遍面临严重的土壤问题(板结、酸化、盐渍化、土传病害、重金属积累)。这些问题直接威胁产量和品质。
半基质栽培的核心价值在于“根区优化”与“土壤修复”。它巧妙地在每株苗根系周围巧妙围护了1-2升泥炭基质,在蔬菜根区创造优质的水气肥环境,形成物理屏障隔离土传病虫害,同时基质缓释营养和精准滴灌能有效减少肥料浪费和淋失,长期半基质栽培能渐进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解决了中国设施农业最紧迫的痛点。
泥炭在此场景下,其优良的保水透气、缓冲性强、洁净少病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根区环境的优化至关重要。
3、半基质栽培推广、管理更简单:
大规模改造或新建全基质栽培设施(如智能温室、栽培槽、环控设施)投入巨大,不符合多数中国种植者的现状,全基质栽培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普通农民难以掌握。
半基质栽培操作简便,无需专用栽培容器/槽体,直接在现有垄上打一个直径10-12厘米、深度10立方米圆孔作为基质容器,孔中填充基质后,将幼苗填充到基质中即可。这种“低侵入性”半基质栽培使可以快速、低成本地应用于面临土壤问题的现有温室大棚,最大化利用现有农业用户生产资源。
半基质栽培的田间管理与常规土壤栽培相同,普通农民也可以轻松掌控。
4、最大化利用泥炭价值,效果好、少投入、可持续:
在“少量精用”的半基质栽培模式中,泥炭作为优化根区环境的核心材料,其提供优异水气环境、缓释养分、阻隔病害的功能被精准投放和高效利用。
半基质栽培模式显著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可以精准作用于根区、阻隔土传病害、改善土壤、减少后续投入,高度契合国家“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减肥减药”的战略导向。
泥炭在此场景下,是支撑“绿色种植载体”和“土壤改良剂”定位的关键要素。
5、市场潜力巨大,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比局限于育苗基质亩用量只有200-300升,半基质栽培每亩用量可以提升到3-4立方米,打开了“千万立方米级”的庞大潜在市场(栽培基质+土壤修复),为基质产业(包括泥炭及非泥炭替代材料供应商)提供了可持续增长的空间。
聚焦此场景,能使泥炭资源在中国找到最具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应用出口。
6、半基质栽培可以减少对进口泥炭的依赖
专业化的基质栽培的基质中泥炭比例需要达到80%以上,对泥炭资源依赖较强。半基质栽培对基质要求是提供优良的通气保水孔隙、适宜的酸碱度和电导率、无病虫草害传播和实时精准的养分供应。
因此,允许使用较大比例的非泥炭基质原料,可以有效降低进口泥炭依赖,增加国产生物质材料的应用,促进国内资源循环利用,推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结论:
半基质栽培打破国内设施农业的基质栽培困局,有效解决当前中国设施农业在基质栽培中存在的高成本、推广难、土壤退化问题。
半基质栽培立足国情、成本可控、效益最优,具有符合现实需求、经济可行、综合效益高和本土化属性的核心优势。
经过考察团调研论证,结合泥炭分会所做前期工作经验,可以确认半基质栽培是最契合中国现实且是泥炭高效、务实应用的最核心场景,半基质栽培已经成为解决中国设施农业关键痛点的最佳实践,成为泥炭资源在中国最具国情适配性和推广价值的应用舞台。
同时,中国基质制备企业也可以实现从“育苗配角”向“栽培主力”与“土壤医生”的战略升级,从而支撑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农业绿色转型大局。
王志芳
电话:132-8536-1006
电话: 132-8536-1006 邮箱:chine101@163.com
地址:山东省 寿光市圣城街道 东城工业园
全国发货
技术支持